活動紀實
2023.12.01
【第六屆土地論壇-場次三】

場次三:災害管理與空間計畫的運用

【胡太山老師/以知識導向觀點及後疫情時代探討原住民族產業空間之轉化策略與未來布局】

胡老師認為傳統智慧應該結合新知識。以東埔部落的生態觀光產業為題,說明觀光發展如何連結族群文化。在既有溫泉觀光業之上,開展新型態的部落經濟。在教會、長者與年輕一輩三方溝通與協商下。最終,推動具有探險特性與故事價值,並結合布農獵人知識的旅遊路線。

胡老師認為,族人前往都市謀生的可能原因為土地利用、經濟發展相對不活絡,進入都市就業後,又容易因融於大環境而喪失自身文化。因此,與其團隊受國科會支持,協助東埔部落進行產業轉化,以深度旅遊翻轉經濟結構。東埔是臺灣著名的溫泉鄉,以溫泉為主軸的觀光導向下,近年提出以旅遊業豐富地方特色的構想,仍需多層次規劃及進行傳統與現代觀點的對話。如傳承與適度包裝獵人文化,甚至挑戰部落內部偏重長者觀點的傳統。

另外,臺南左鎮西拉雅社群的案例。當地產業以種植麻竹筍為主,在疫情影響下,多數銷售通路暫時受阻;然而,後疫情時代,麻竹筍銷售已大致回歸常態。胡老師認為現在的產業復振行動旨在使族人返鄉,讓語言和文化向下扎根。結合高科技創造的「新獵人知識」,將創造更多的競爭力與活力使青年願意返鄉,進而重建在地的文化認同,同時厚植部落經濟實力。

【黃琦恩 方土之人有限公司國土規劃組組長/從農地利用綜合規劃討論原住民族地區產業空間布局】

黃琦恩組長指出,原住民族現如今面臨部落文化與產業發展上不同的抉擇。另外還有,發現國土規劃所倡導的規模化與原住民族土地利用慣習之不同。故此,組長以農業空間切入原住民族土地規劃議題,關注東部的原住民農地利用情形。

黃琦恩組長說明,透過環境、空間佈局與政策分析等數據,提供相關農業部門進行農業利用綜合規劃。相較於往常以小區域分析並推動政策。現如今主要從縣市尺度出發做系統討論,推動具整體性的多樣化策略。如同往年的轉作計畫,多數皆由大宗特色作物作為規劃的出發點。

最後,組長提到對原住民族來說,土地先是生活空間,才是產業空間。部落中難以計算的生產資訊,需要透過相關農業單位與原住民族對話予以確認,才能有效因應部落特殊的農業生產——例如腹地及規模較小但作物種類多樣的坡地農業,並納入未來空間規劃參考的可能性。

活動紀實
2023.12.01
【第六屆土地論壇-場次五】
青年論壇 本次論壇邀請到五位青年,來自賽德克族都...
更多資訊
2023.12.01
【第六屆土地論壇-場次四】
【吳杰穎 副教授/國土計畫與原鄉坡地災害管理】...
更多資訊
2023.12.01
【第六屆土地論壇-場次三】
場次三:災害管理與空間計畫的運用 【胡太山老師/...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