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
2019.10.25
第二屆土地論壇「莫拉克災後十年看原住民知識、國土規劃與災害管理」場次一(上)

【場次一】災後重建的案例中所遭遇到的土地問題(上)

【主持人】顏愛靜 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場次一的主題是「災後重建的案例中所遭遇到的土地問題」,主持人顏愛靜老師分享他在進行「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研究案時,在參訪許多受災的部落後十分感動,老師看到族人發揮了韌性的生命力。然而,原住民族地區關於耕地不足、公路不足等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因此我們將在這場次座談中聽到來自各部落的第一線工作者分享他們最真實的經驗。

【發表人】陳學賢 先生(禮納里部落)
來自禮納里部落的青年陳學賢先生,分享他回到部落工作後的體悟,並以其經驗鼓勵原住民青年可以用自己在外的所學來回饋、貢獻部落。

陳學賢原本是社工,八八風災後開始回部落幫忙。他發現族人在多次遷村後,在禮納里產生了可耕土地缺乏、傳統的維生系統喪失、文化傳承斷層、產業發展方向未與原鄉連結等問題。在部落搬遷到禮納里永久屋基地後,因為離開了傳統的生活環境,他發現許多部落長輩喪失了以前每天的工作方向與目標,也喪失了臉上的笑容,而政府卻只會開班授課說要教族人做琉璃珠或皮雕,但是這些工作可能未必適合長輩。

於是,鑒於當時正在流行共享經濟,他開始向部落長輩推廣從事「接待家庭」,共同經營臍帶關係的原鄉產業,建立部落回饋機制。漸漸的,部落的長輩找回生活的意義與成就感,並且開始自主辦理許多活動,包括文化導覽、部落市集等等,這就是所謂的「充權」。不只笑容也回到部落長輩的臉上,更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山豬回巢」。陳學賢說,年輕族人不用擔心自己沒有裝備好,只要一回到部落,當你看到美好的事情後,就會決定留下來。

【發表人】陳有福 先生(來吉部落)

來吉部落的陳有福先生表示,他的部落在八八風災中受到非常嚴重的重創,八座橋梁與十八戶居民的房屋與土地通通都被土石流沖毀。風災後,他們訴求「離村不離鄉」,於是希望選擇「得恩亞納」,因為這個地方在日治時期之前,鄒族就已經住在那裡了。沒想到,政府與許多專家學者來會勘後卻表示,得恩雅納這個地方並不安全,不符合水土保持標準。

族人不願接受政府的審查結果,並且發現原來政府屬意的幾個永久屋預定地,都是阿里山高山纜車BOT的預定選址之一,背後牽涉的土地利益不言而明。後來,在族人持續的爭取,並且邀請原住民的學者專家協助後,終於在2014年2月10日,也就是莫拉克風災後將近5年入住永久屋。

陳有福最後感性的表示,台灣的土地面積非常有限,又是個多元族群的地方與國家,大家有不同的文化及歷史背景,多元文化、多元生物共同存在,豐富是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的生態與平衡是環環相扣的,不論多渺小,卻是緊緊相連的,不可獨佔、不可輕視,更不可忽視生態間的存在與意義價值。我們會因為存在而會永續,也會因為私利而自我毀滅彼此,甚至毀滅其他生態或物種,彼此的存在更需用心、盡心一起看待。

活動紀實
2023.07.01
【田野共學國土計畫工作坊-神山部落】
本專班教育部田野共學國土計畫工作坊,這次來到屏東縣...
更多資訊
2023.04.08-09
【民族地理與文化生態-特富野部落導覽】
在阿里山特富野部落度過一個晚上後,移地教學第二天一...
更多資訊
2023.01.14-15
【研究方法與個案分析-清流部落移地教學】
2022.01.14 天氣晴 多雲 涼 前一晚害怕睡過頭,索...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