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
2019.10.25
第二屆土地論壇「莫拉克災後十年看原住民知識、國土規劃與災害管理」場次一(下)

【場次一】災後重建的案例中所遭遇到的土地問題(下)

【發表人】阿布娪.卡阿斐依亞那 族群委員(那瑪夏部落)
卡那卡那富族的阿布娪.卡阿斐依亞那在演講的一開始,先向聽眾播放紀錄片《山裡的微光》的預告片,並且敘述莫拉克風災重創了他的部落後,所帶給她的傷痛與破碎的感受。

她認為,八八風災不能因為時間過去就放下,必須要被好好的談論、反省,在氣候變遷的狀況下,難以保證下個災難不會發生。雖然有人說八八是自然災難,但是政策的災難遠比天然災難更可怕,因為自然變化對原住民來說其實是很正常的,原住民知道如何與自然相處。

2010年1月21日山下安置營區關門結束後,她與族人回到原鄉進行重建,她深信:「只要能回到土地,和土地一起呼吸,我們就可以找到在氣候變遷下生存的方式。」她回憶小時候那瑪夏的糧食可以自主,怎麼現在需要依賴外界輸入?於是,她與族人透過回復文化儀式、種植小米(傳統主食)、種回女人的田地 U’suru,找到氣候變遷下的因應方式。

透過女性的世界觀,嘗試鬆動部落中的性別盲。雖然女人的田地的面積很小,但是文化的深度卻很深,如果可以與傳統知識結合,將會找到原住民留在土地上、未來生存方式的可能性。

【與談人】黃舒楣 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黃老師首先回顧她從大學時期登山時與舊好茶部落的短暫相遇,再接續到莫拉克風災的議題。老師說,風災後出現「永久屋」這個奇怪的名稱,但是沒有什麼事物是永久的,房屋的材料不永久,房屋的產權也不會永久。「永久屋」這個詞彙其實是相對中繼安置發展出來的一種掩蓋問題的說法,它掩蓋了安置和遷村的不同。我們的災後安置偏重住房供應,只為了不讓大家流落街頭,但卻沒有思考到部落生活發展的各種面向,例如文化與祭儀等等。

將時間軸拉長來看,其實原住民族一直在遷徙,原住民的祖先有能力在混亂中找到安全的住處。然而,現在的社會並不容許自主遷徙,這對部落造成很大的困境,也造成現代科學無情地嘲笑傳統知識。災後的遷村與重建,更常常夾帶政府的政策目的,例如希望原住民搬下山居住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與談人】汪明輝 副主任委員(原住民族委員會)
汪副主委回顧了今天所有發表人與與談人的經驗與觀點,總結認為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長期受到忽視,從考古遺址與自然災難的經驗,就會發現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的內涵深厚,我們政府過去的災後重建政策還有很多可以討論之處。

原住民族從日治時期就一直「被」遷移,都是基於政府統治上的理由,日本政府為了剝奪山林與自然資源,不樂見原住民傳統上游耕、狩獵的生業模式,因此強迫部落集團移住,戰後也是如此。部落的主權被否定,原住民的傳統知識與生態智慧也沒有被認識與尊重,就連當代災後的重建都是「被」重建。重建應該是群體的再生,但是我們的重建只提供了一個房屋,而且還是「個人化的」,因此我們必須重建我們的文化與生態知識,讓土地上有更多元的文化。

活動紀實
2023.07.01
【田野共學國土計畫工作坊-神山部落】
本專班教育部田野共學國土計畫工作坊,這次來到屏東縣...
更多資訊
2023.04.08-09
【民族地理與文化生態-特富野部落導覽】
在阿里山特富野部落度過一個晚上後,移地教學第二天一...
更多資訊
2023.01.14-15
【研究方法與個案分析-清流部落移地教學】
2022.01.14 天氣晴 多雲 涼 前一晚害怕睡過頭,索...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