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原專班碩一學生 遊思夷]
「CTPLIS菲律賓移地研究」
10月7日到10月9日,政大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助理教授陳怡萱老師帶領學生遊思夷、王天慧與亞弼達利與臺菲原住民知識、在地知識與永續發展科研中心團隊(CTPLIS)來到菲律賓伊富高省的Banaue與Kiangan,就當地的社會發展及自然資源管理為田野調查。
10月8日,我們來到位於Banaue的Barangay Gohang(Barangay為類似臺灣的村、里),參訪了菲律賓唯一一所原住民族教育的學校—Gohang National High School,學生們穿著當地Banaue的傳統服飾熱烈迎接我們,並用短暫的戲劇與我們分享當地稻作循環—呈現在不同的季節,他們與稻作之間的關係與互動。
上午,我們分為兩組,分別就Banaue的土地、藝術與工藝為主,去了解Banaue的文化。
土地部分,我們訪問了Gohong National High School的護理師Madam Rosa及歷史老師Sir Vincent,他們分享到Banaue以梯田(Payoh)稻作為主,種植一年一穫的高地米,他們將稻作分為四個時期—Tiyargo(休耕期)、Lawang(播種期)、Iwang(成長期)、Ahitulu(收穫期), 並因為高地米為一年一穫,所以在無需勞心稻作的季節時,如Tiyargo、Iwang,男性會去狩獵、女性則會去他們的Pinugo(屬森林的範圍)種植木瓜、橘子、地瓜等作物。另外,在Lawang時,主要為男性負責翻土整地,故女性會在這時期在梯田旁織布。此種使用土地及分工的行為,充分展現出Banaue人因應高地米的特性,而發展出與土地有不同的互動關係及文化行為。
藝術與工藝部分,則由當地SITMo組織的執行長Marlon Martin先生帶領著我們認識Banaue的藝術與工藝。Marlon認為「藝術」是靠創意及想像產生的東西,人們透過作品傳達特殊的意義與想法;而「工藝」是種手作技能,人們透過製作出的工藝品來貿易或生存!所以,由藝術家生產的作品,像是木雕、舞蹈等,此種美麗且能傳達特殊含義的事物,具有極高的價值甚至是無價的!他更認為,現今原住民族都處在一種傳承文化及維持生活的兩個壓力下,我們可以新的方式,例如使用創新的圖紋或顏色在織品上,吸引消費者購買,並藉此去傳達我們的理念給更多人知道。過程中,Marlon問了大家「什麼是傳統?」,他認為若我們只堅持織一樣的圖騰,恐在市場上沒競爭力,那製作織品的女性則會因無收入來源而放棄織布,最後我們是否就會失去了織布的文化呢?一同參與的學生嘉琳也分享到,我們時常聽到有人抨擊他人做的東西並不傳統、覺得那是不好的,但如果能嘗試以新的形式及正確的觀念去宣傳自己族群的文化,何嘗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呢?這段話縈繞在我們心中。
下午,Marlon Martin先生準備了一場關於「傳統領域」(Ancestral Domain)的演講,我們與Gohang高中的老師一同參與其中,討論彼此文化中對「傳統領域」的看法。
Marlon以「為何伊富高人是原住民族?」、「菲律賓國慶日與菲律賓國旗對伊富高人的意義是什麼?」等問題作為開場,讓大家思考原住民族權利的來源還有和國家的關係;接著與大家討論傳統領域的內涵為何,與會者提出—土地(lands)、文化(cultures)、文化實踐(practices)、文化價值(values)、土地資源(resources, the place that everything you can get from)、領土(territories)、部落(tribes)等,Marlon將其列在黑板上,進而要大家思考,若從伊富高的語言出發,有哪個詞彙是可以容納這些概念的。Marlon運用此種方式,帶領大家討論,目的即是希望與會的各位可以從自身族群文化出發,來理解與討論傳統領域實質內容。
緊接著,Marlon把目前菲律賓在推行傳統領域遇到的困境與近況分享給與會者。其舉出在菲律賓的憲法中,規定超過18度的陡坡即屬於森林,而森林是不能被個人所擁有的,但在伊富高的傳統慣習裡,很多山區的土地都是由個人或社區所擁有與管理的,反應當地傳統慣習與現行法制的衝突。演講中,Gohang的老師也對現行菲律賓政策有關傳統領域業權認證(CADT)和傳統土地業權認證(CALT)的差異提出討論。Marlon回覆,兩者最主要的差異是,前者是屬於一個集體共有,後者則是個人所有。然而,就目前伊富高省使用土地的情形,大多數族人較在意的是個人傳統土地的認證(CALT),而非可以最小行政區域單位Barangay為一個申請單位的CADT,所以當伊富高省周圍省份皆已聲請集體共有領域認證(CADT)的情形下,許多存有邊界爭議的土地就容易被劃為周圍省份的,亦表達出國家政策與當地慣習不符的情況。
最後,在怡萱老師帶領著我們以及科研中心的團隊,分享了臺灣原住民保留地與傳統領域的現況,與講者和在地老師分享及交流後圓滿落幕。